
提高汉语听力的教学方法
1 掌握汉语的语音知识
对初学者而言, 唯一简单而又省时间的方法就是纯粹地听, 即让学生听记各种语音材料,对其书写形式、意义及其用法不作要求。 如:
(1)挑选一首自 己喜欢的汉文歌,坚持听一周以上或自 然背会为止。
(2)多听并背诵一些绕口令、古诗、笑话等。
(3)挑选并下载听一些自然语言的故事, 现在微信里’有声小说、十点读书、一星期一本书、蝴蝶为你朗读等’ 非常不错的听力材料, 反复地听,再进行模仿,对提高听力能力和纠正发音不准,掌握语速等大有帮助的。最好的方法是使用TPRS教学法。
2 储存大量的词汇和句型
(1)要词语掌握得全面、深刻、扎实。避免一知半解。特别是平时使用率高的词语非吃透不可,灵活运用频繁出现的词的每一个义项和用法。
(2)初始时期应打好基础,多深的基地多高的强,避免一口吃成个胖子而兴趣全无。循序渐进地增加词汇量。一开始量少,至少记住几个单词,慢慢增多每节 10 个单词, 一天至少记住 30 个, 以此积累, 一周至少记住 150 个,一个月 可以学到 600 个,坚持一个学期可达到至少2400 个单词,足够于理解短文意义和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 更快地提高词汇量的另一种方式利用母语储存库中的成语、俚语、谚语等,找到其汉语中的意义和运用相似的部分。 如:对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而言,两种语言中的语义、语用相似有“百闻不如一见×, “表里如一×,“百听不厌×,“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词语提升他们的词汇量大有帮助。 在所用的两种语言中也有表达方面相互对应的。 又如:在汉语中的′疑问代词活用′与维语、哈语中的运用相似。 疑问代词活用表示任指的另一种方式是用两个同样的疑问代词,前后呼应。 第一个疑问代词是任指的,第二个疑问代词表示的人或事物以第一个疑问代词指称同样的人或物。 前后两个分句或两个短语之间有时用“就×关联。 例如:
△想参加比赛的人都可以报名。 ———— 谁想参加比赛谁就报名。
△你有空的时候我们去看电影。 ———– 你哪天有空儿,我们就哪天去看电影。
△小林喜欢看热闹。 ———– 哪儿热闹哪儿有小林。
△我给你做你想吃的东西。 ———– 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什么。
△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去做。 ———– 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以上例句说明, 母语对学习汉语言起着正迁移,短时间内可学到不少的东西,对提高汉语言词汇量大有裨益。
(3)通过背诵课文来积累词汇和掌握句型是最有效的学习语言的方法。 “背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促使学生掌握所应学会的句型, 以及话语接应、 具体语用。
3 激活背景知识,充分挖掘已有的知识
在大脑中已储备的汉语言储存库中,想“随心所以×地运用所需要的。 应做到激活词语、句型、背景知识等,才能达到“畅所欲言×的水平。
(1)学以致用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气和惯用语。 如: 不相信:有这种事情吗? /怎么可能呢? /是这样吗? /真有这事吗? (或用怀疑的
升调表于相信)不在乎/无所谓:随……便/……什么都行/想……都可以/爱……就…………
吃惊/惊讶/意外/:竟/竟然/居然/不料/没想到/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讽刺/挖苦/嘲讽: 谁能跟你比啊! /你多……啊! /你……得可真……
否定:他那会……呀/他怎么可能……/……哪儿知道?
观望:走一步看一步吧/试试看吧
后悔:早知道……/当初真应该……
坚决:就是……、我也不……/你就死了这条心吧/门儿都没有
埋怨:责备/责怪/抱怨:要不是你……、他怎么能……呢? /谁让/谁叫/……呢?
矛盾:……吧、没……;不……吧、又怕……/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庆幸/感激;多亏/辛亏/要不是……/如果不是……
(2)创设情景, 视听结合, 在一定情境下进行听力训练, 有助于保证听力效果。 “视听结合是一种很好的配合以视觉进行的语言学习活动,有助于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兴趣。
1)进行情景对话,可培养听觉记忆能力。 例如:
小张去商店买帽子,在商店和售货员有这样一段对话:
“刚才的那顶太大了,能不能给我换一顶小号的?
售货员:“这顶怎么样?
顾客:“小适合,不过我想换顶深色的。
售货员:“您试试这顶黑色的。
顾客:“颜色可以,大小也合适,不过太厚了。
售货员:“那这顶呢?
顾客:“这顶不错。
问“顾客总共试了几顶帽子? 答案应该是四顶。
有些学生回答不出不是因为没听懂,而是短时记忆能力较差,没有记住。 课堂上多进行情景对话,多训练类似难度较大的题,在脑海里的痕迹越来越深,就能训练到熟能生巧。
2)要充分利用影视、多媒体等资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一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具有的环境,使视觉等多种感觉并用, 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学生的
时空,提高和加宽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度和范围, 利用各种电教器材,充分调动学生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求知欲,使他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随着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充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将是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提高教师汉语教学水平、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4 培养健康的听的心里
听的理解过程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或厌倦的状态时易产生对抗心理。 当学生的情绪有较大波动时,是很难听懂任何东西的。 所以帮助学生作好听的心理准备是很必要的。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在听力语篇中遇到听不懂的词句不必着急, 因为这是很自 然的现象;其次,根据信息冗余度原理,没有听懂的这部分信息有可能在语篇的其他地方再次出现, 或者即使不出现, 也可通过上下文作出合理推测;再次,根据语篇结构潜势, 没听懂的部分, 有可能并不影响整个语篇的理解,只起一些辅助作用。 若能认识到这几点,听者就会真正树立起心理优势。“听力训练时,静听是基础,爱听是动力,善听才是目的。
听力训练时,首先要养成静听的习惯,才能听清,听准。 养成静听、爱听、善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有耐心地时刻盯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要配合老师,坚持做到听课时神情专注、身心投入。
汉语听力理解是复杂的能动过程,是词汇的音义辨析和意义重构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顺利的完成这一认知过程, 就需要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了解、监控和调控,针对听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掌控听力过程中有效策略的使用,保证理解的顺利进行。
